年輕干部要學會“自找苦吃”
閱讀:805次 更新時間:2022-09-23
“自找苦吃”,原意是指自己找麻煩、尋困擾。而黨中央所說的“自找苦吃”,正如他所言“盡管會有許多崎嶇,每天都閱歷不同的應戰(zhàn),除非身體不行了,除非不讓我干了,只要沒有這兩種情況,我都會堅持不懈走下去”,是一種以苦為榮、喫苦為樂的豁達精力境地。“苦”是對環(huán)境、形勢和局面的一種描繪,也是對個人毅力品質的一種查驗。古人云:“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憂患可以勵其有為,苦難可以促其有成。年輕干部正值成長黃金期,找到正確的喫苦辦法,有助于建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磨煉剛強的決計、決心和恒心,前進才干、增強毅力,然后更加快速地成長起來。
回望百年黨史,自黨建立以來,我國共產(chǎn)黨人就甘愿為我國人民謀夸姣、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不斷“自找苦吃”。他是創(chuàng)建革命根據(jù)地,犧牲時身上卻除了一支筆和一塊舊表外連一枚銅板都沒有的“清貧”的方志敏;他是一個月內(nèi)暴瘦幾十斤,身心遭受了巨大的傷害,總算“逃離”海外優(yōu)渥日子踏上困難歸國之路的錢學森;他仍是退休后婉拒安排安排到昆明安享晚年的約請,“放著好日子不過”固執(zhí)回到家鄉(xiāng)責任植樹造林的“草鞋書記”楊善洲;他更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,白衣為甲、逆行出征,帶頭爭著搶著干重活、進重癥病區(qū)的黨員醫(yī)務作業(yè)者們。歷史奉告年輕干部們,只要一貫把人民大眾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,主動“自找苦吃”,推進黨和國家作業(yè)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,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功,才是完結人生價值的正確打開辦法。
年輕干部最應該去哪里“自找苦吃”?黨中央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中青年干部練習班開班式上專門指出:“安排上安排年輕干部去艱苦遙遠區(qū)域作業(yè),是信任更是培育,年輕干部應該以此為榮、力爭上游。刀要在石上磨、人要在事上練,不經(jīng)風雨、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的。”對年輕干部來說,扛幾回重活,膀子就硬了起來;挑幾回大梁,責任就擔了起來。眼睛向下、腳步向下,多到艱苦遙遠的地方去練習自己,多當幾回“熱鍋上的螞蟻”,多捧幾回“燙手山芋”,是年輕干部去哪里“自找苦吃”的最好答案。
在農(nóng)民眼中,蹲過的苗,根扎得更深,葉長得更茂。年輕干部的成長也是如此。“自找苦吃”帶給年輕干部的是貴重的知識、技術、經(jīng)驗,是大眾的信任、支撐,更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財富。新征程上,年輕干部需沉下心來、俯下身來“自找苦吃”,讀好“無字書”,進好“百家門”,行好“萬里路”,在主動迎接應戰(zhàn)、經(jīng)受苦難挫折中練就過硬身手,前進處理實踐問題的才干,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實干中去,為黨和人民偉大作業(yè)向前推進貢獻力氣。